闹市区,圈上一块地,一张凳子,手里拿一沓不能报销的发票,只要有车子停下来,就上前收费。
市民反映,违法乱收费的“板凳团”都是这么做的。
常有人调侃:下岗怕什么,咱们也搬张凳子收费,月入万元!
那么,圈地收费,真的那么容易吗?
本报记者深度实验,走上街头试着与“板凳团”抢地盘,圈地收取停车费,借此深入了解停车难和乱收停车费的真实形态。
□见习记者 欧阳潇
本报记者 殷诚聪/文
魏一晓/摄
5月16日,记者一行3人(一名长相“威猛”的男记者,一名身材娇小的女记者,一名藏在暗处的摄影记者)驾车上街,在闹市区选择三个地点分三个时段进行体验。
当然,这仅仅是实验,在完成“收费程序”后,我们马上亮明身份向车主告知原因,退还原先“收取”的停车费。
半小时“入账”35元
一女车主讨价还价
当天下午4时,记者来到市区学院西路银海大厦后面小巷,此处的十余个车位因为隔壁的附二医变得格外抢手。记者先前来时,亲眼看到此处一名男子坐在太阳伞下,一见来车便上前收费。
这回,“威猛”男记者大步流星走到该名收费男子面前问:这块地是不是你在收费?
该男子可能是注意到了远处的摄影记者,连忙矢口否认。他说,里头的停车场请他在这里拉客,给车子引路,他吃工资的,从没乱收费。
随后,记者就系起腰包在这开始收费。当时小巷里有三个空车位,记者站在学院西路巷口,一见有小车驶入,就连忙招呼车子过来,“来来,这里有车位!”。
不一会,一辆小轿车随记者的指引停进了车位。记者在车门处等到驾驶员下车,然后伸手要钱:“10元”。驾驶员不加思索,从口袋掏钱塞给了记者。记者随即亮明身份还了钱。
该男子愣了半天才反映过来,“原来你们是记者呀。哎哟,这里车位难找,我去医院有事情,懒得吵来吵去,算是花钱消灾”。
不久,一名女车主将车子停到另外一个空位里。记者小跑着去收钱:“同志,这里要收费的,10元。”女车主说:“我就到隔壁吃碗点心,5元行不行?”记者回答:“不行的,大家都一样。”女车主笑着说:“真的几分钟就走,就5元钱嘛”。见她语气中还有一丝恳求,记者便答应了。之后,该女车主像是占了很大便宜,开心地塞给了记者5元纸币。
记者有点尴尬地亮明了身份,女主车十分吃惊地说:“演技派啊,你还搞得跟真的似的。不过你们的形式挺好,是该呼吁政府打击,不然我们怕麻烦,只能逆来顺受。”
紧接着,这里的车位不断流动,又有两辆车先后驶入,记者照单抓药,又“收”了20元。
仅半小时,记者“赚”了35元。实验中,没有任何车主对记者的合法身份表示质疑,仅有两名车主在听说要收钱之后,掉头就走,另觅他处。
赶走“板凳团”
记者一小时“收入”90元
夜幕降临,市区白鹿影城边上人头攒动。在该影院右侧飞霞北路路口,也是一块“历史悠久”的非法收费处,男记者驾车驶入该处的一个车位,一名中年妇女连忙跑来收费,男记者高声说:“这里是公共泊车位,你现在还敢收费,你敢收,我就报警。你没看报纸上前几天就有人被拘留了!”该中年妇女语气顿时软了下去,她说:“后生儿,没关系的呐,你管自己停呐。”
记者下车后,一直站在路边注视她,该中年妇女大概是有点心虚,跑进弄堂里不见了。抢来地盘后,记者搬来她的凳子,自己坐在路边开始“收费”。
当时,飞霞北路两侧路面共有4个空位,其中两个是交警划出的停车泊位,另外两处是空地。
来往车辆不少,四个空位很快被一抢而空,记者“收费”也很顺利,吆喝一声后伸手要钱,对方都很快给钱。
其间,只有一男一女发了点牢骚。男子抱怨:“10元太贵了吧,便宜点。”记者回答:“你去看看,公园路都收20元了。”该男子交了10元钱,又向记者索要发票。记者掏出一张褶皱的注明“停车专用”的发票(记者从其他非法收费处停车时收集的“发票”)递给他,他看了一眼,塞进口袋就要走,直到记者喊住他亮明身份,对方才恍然大悟。
地盘上没了空车位,记者便坐着悠闲地玩手机,等待着车辆流动空出空位来。晚上7时40分,或许是电影散场,一下子开走了3辆车,记者又忙着起身到处拉客。
一名靓丽女子驾车靠近空位,记者跑到边上指挥倒车。“这里是交警划出免费车位,不用收费的,我白天都停过。”女子从车窗上探出头问。记者回答:“白天是白天,晚上承包给我了。”该女子之后不理记者继续倒车。记者一阵窃喜,以为总算遇到个能与“板凳团”分庭抗礼的。不料,该女子下车后还是递给了记者10元。
记者亮明身份后问她为何放弃。该女子说,“万一车子被刮花了,就不止10元钱的价了,想想还是算了”。
记者在飞霞北路路口实验了1小时,“收入”90元。有不少车子见有人收费就开走了,但停下来的车子都交了钱。
女记者VS收费大妈
完败!颗粒无收
当晚9时,记者转向望江路一号码头附近进行实验。这时,马路两侧已经有四五名“板凳团”在拉客收费。这一次,我们让身材娇小的女记者出场去抢地盘。
女记者在路边挑了块空地开始拉客。正在记者“努力工作”之际,一名中年妇女靠近记者问道:“你在干什么?”记者回答:“收停车费啊。”她问道:“你住哪儿的,我以前没见过你。”
记者说,自己就住在附近,在家也没事做,今天第一次过来收。
该妇女突然变得激动:“哪有这样的鬼事哦,这条路是我们收了十几年,谁要你在这里收的?我们住麻行的,外面的人都不敢过来收,你这样不行的,人要懂规矩,哪有人家开店你过来抢生意的?走开,去别的地方去!”
记者争辩道:“这路面是公家的,又不是你家的!”
她威胁说,如果执意要收,她就打电话喊人过来,并称一下子可以喊十个人过来。
见记者不理睬,她随即掏出了手机通话,高喊有人抢生意。两三分钟后,一男一女从远处赶了过来,他们试图跟记者“讲道理”。
该男子说道:“这块是我们的,你看,从那边车站到那边红绿灯,我们十几个人在这里,收了十多年了,做生意要讲本分,你想收去其他地方,朔门街那里,没人管你。”(见上图)
争执间,不断有车子过来,记者正想上前收费,却总被他们拦阻抢走生意。到了晚上10时,记者依然没抢到一辆车的停车费,而“板凳团”已经对20多辆车收了费。
(原标题:圈与难圈,啼笑皆非的板凳之试)
已收藏!
您可通过新浪首页(www.sina.com.cn)顶部 “我的收藏”,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。
知道了